• 深化校地合作 推进共赢发展

    深化校地合作 推进共赢发展南通大学—启东市深化合作推进会召开   本报讯 12月11日,我校召开专题会议,就学校与启东市签署的合作协议中的具体工作进行研讨推进。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校长施卫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浦玉忠指出,有了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抓落实,职能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责任,把协议中的内容细化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确保校地双方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得以顺利实现。浦玉忠强调,启东校区的建设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贯彻执行,方可取得令各方满意的成果。浦玉忠要求,围绕协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各职能部门要抓紧时间,做好与启东市相关职能单位的对接工作,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共同制订详实的工作计划,推动各项合作任务切切实实地在启东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施卫东在推进会上指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与启东市深化合作对我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意义,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与启东市战略合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施卫东要求,在推进与启东市深化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提炼工作,可以用不定期简报的形式,让启东市和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校地合作的最新情况,便于作出指示,指导帮助工作,同时促进校地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工作成效。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深化合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启东校区管理委员会、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技与产业处、人文社科处、服务地方工作处、继续教育管理处、工程训练中心、附属医院、杏林学院、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就校地深化合作中的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工作推进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汇报。(顾云华)又讯 12月9日,南通市盐城商会召开成立两周年工作会议,我校党委书记浦玉忠、副校长杨宇民应邀出席会议。杨宇民与南通市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赵闻斌为“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鞋靴防护材料研发中心”揭牌。  杨宇民代表学校对一直支持学校发展的商会各位领导与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自2017年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成果转化、技术研发、捐资助学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和商会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我校科技、人才优势与商会的产业及资金优势,有利于双方在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过程中互利共赢,也有利于拓宽我校服务地方工作的新思路。今后,学校将不断深化校企互动,主动对接商会发展的各项需求,深度推进人才共享、科技共享、平台共享,构建“创新在通大,创业在地方”的新模式。  会上,我校高强研究员与南通市盐城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南通腾龙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茂军签署了“新型非织造复合材料在鞋靴保暖材料上的应用研究”合作协议。鞋靴防护材料研发中心由南通市盐城商会牵头,我校“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南通腾龙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挂牌成立。中心将进行创新全链条设计,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开创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江宁)

  • 成长春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2018长江论坛”

    成长春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2018长江论坛”   本报讯 11月30日,由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政府参事室承办,光明日报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和人民网支持的“2018长江论坛”在上海举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就如何在长江经济带强化创新驱动等问题,与国务院参事、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贸易研究司司长陈全生,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所长龙开元等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坛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政府参事同政产学研各方互动,研讨修复生态环境、打造黄金水道、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协同发展。会议印发的学习参考资料共收录了18篇文章,其中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提交的《对标世界级城市群,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产业绿色转型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体制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共5篇文章入选。(冯 俊)

  • 蒋乃华调研文学院学科建设工作

    蒋乃华调研文学院学科建设工作   本报讯 12月5日,副校长蒋乃华赴文学院调研学科建设工作。  文学院院长丁富生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汇报了学院学科建设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建设规划。院党总支书记潘晴雯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就相关工作进行了补充汇报。  蒋乃华肯定了文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并就学院学科建设提出要求。一是要在学院原有的发展基础上保持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二是围绕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的重点工作,努力打造学科高峰,形成特色与标志;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目标引领,落实制度建设,对标找差,把各项工作指标具体落实。蒋乃华希望文学院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实现学科发展新突破。(张小芳)

  • 我校在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入选率达百分之百

    我校在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入选率达百分之百   本报讯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8年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我校推荐申报硕士学位论文共8篇,其中获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篇,入选率达百分之百。  本次评选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网上评审、综合评审复核、评选委员会审议及入选名单公示等环节,全省共评选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50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50篇。全省综合入选率达百分之百的培养单位共11所。(赵 静)

  • 景建平教授荣获日本藏前工业会创业奖

    景建平教授荣获日本藏前工业会创业奖   本报讯 12月4日,2018年度日本藏前工业会颁奖盛典在东京举行,共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个人2位和公司4家。我校张謇学院院长景建平教授担任CEO的KTI智能制造公司凭借在精密制造加工生产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荣获2018年藏前工业会创业奖。  景建平在颁奖会上作了题为《知识融合技术 创新推动未来》的主题演讲。演讲中,景建平还着重强调与南通大学共同促进“产学研”合作,顺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积极创新,不断探索,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中国未来工程师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日本藏前工业会创业奖是东京工业大学校友会于2007年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拥有高水准的经营理念,以新兴技术、服务、产品等事业,开发新型市场的创新型企业。2016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得主大隅良典曾是藏前工业会特别奖的得主。(季 玲 方子宸)

  • 王增收副教授荣获省首届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王增收副教授荣获省首届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本报讯 12月2日,江苏省首届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在南京落下帷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增收副教授荣获大赛一等奖、李刚副教授获二等奖。  本次大赛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旨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省内23所高校共27名教师参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等课程展开教学比赛。大赛共评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0名。(董红燕)

  • 我校科研项目获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三等奖

    我校科研项目获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三等奖   本报讯 近日,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2018年度“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刘波博士领衔的 《富营养化水体典型痕量有机污染物采集与分离富集技术及分析方法研究》项目获得三等奖。  “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奖”由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于2016年设立,旨为表彰对我省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各单位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审定并公示,共授予2018年度江苏分析测试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黄跃进)

  • 我校两项课程入围省教师培训优秀网络课程资源

    我校两项课程入围省教师培训优秀网络课程资源   本报讯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征集结果,经专家评审,我校教育科学学院许映建老师申报的“师德与规范”、现代教育中心刘晶老师申报的“教学视频的制作与后期处理”入选优秀课程资源目录。  今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内容适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资源。课程专题包括学科素养、师德建设、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新教师入职专题、乡村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等。我校推荐了四项课程参与评审,最终两项入围优秀课程资源。据悉,省厅将对入选课程将予以专项课时奖励性补助。(符周利)

  • 我校荣获江苏省第二届高校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我校荣获江苏省第二届高校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本报讯 12月7—8日,江苏省高校第二届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在徐州举办。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我校选派的选手施冬良获全省高校个人总成绩二等奖。  本次大赛是江苏省百万练兵活动系列之一,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主办,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承办,江苏省高校后勤协会运输保障联盟、徐州工程学院协办。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通大学等省内40所高校120名选手参加比拼。此次比赛涵盖专业知识较广,实际操作考核驾驶员综合素质、服务礼仪、交通法规等。(郭晓东)

  • 江苏省政治学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江苏省政治学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本报讯 12月8日,“江苏省政治学会2018年年会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省内近30所高校的1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浦玉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浦玉忠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沿革,以及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新时代全体通大人的历史使命,大力实施“8050计划”两个阶段的战略构想、实践路径及发展目标。他希望与会专家对我校政治学学科、公共管理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给予指导,期待能与专家学者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持续推进我校人文社科繁荣与发展。  江苏省政治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作学会工作报告。我校管理学院院长蒋国宏介绍了学院发展现状及未来学科建设的构想。  本次大会由江苏省政治学会主办,我校管理学院承办,旨在探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基本经验、新时代条件下的党政机构改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开放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等问题。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0多篇。  会上,江苏省政治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汪锡奎教授,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乔耀章,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金太军,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江苏警官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赵远,我校臧乃康教授,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晖,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焦文峰教授,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办主任王云骏等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分3个会场展开主题讨论,现场研讨学术氛围热烈浓郁。  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江苏警官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赵远主持开幕式。苏州大学沈荣华教授主持研讨会闭幕式。张凤阳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此次研讨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参加的人数多,来源广,体现了我省政治学界的水平,讨论深入,新意叠出,必将对推动省政治学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陈 琳)

  • 南通大学第四期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研修班结业

    南通大学第四期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研修班结业   本报讯 12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南通大学第四期中国传统印染技艺研修班结业典礼暨学员作品汇报展在我校举行。副校长樊小东出席结业典礼并致辞。南通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倪小平出席活动。  樊小东向三十位研修班学员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祝贺。他认为此次展览既是学习的汇报、教学成果的展示,也为我们了解各地区非遗项目,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提供了平台,这将有利于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促进传统文化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非遗研究院院长吴元新总结了培训班学习情况,希望学员们今后继续努力钻研、勤于思索,努力创作出既保留自身浓郁的艺术特点,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精品。  来自山东滨州的学员代表史晓磊在结业典礼上发言,他表示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得到了丰硕的收获,今后将在各自地域、领域,通过工艺、设计、商业相结合,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结业典礼上,与会领导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学员代表分别向我校捐赠了蜡染挂画、蜡染装饰布、草木染茶席、手工不倒翁玩偶四件艺术作品。  本期研修班学员来自湖南、贵州、山东、浙江、江苏等10个省市,分别从事蓝印花布、蜡染、扎染、草木染等多种手工印染技艺工作。研修班为期一个月,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大学以及我校的专家和教授为学员授课,组织学员到叠石桥家纺市场、家纺企业、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海安扎染艺术馆、如皋丝毯博物馆等地进行考察、交流、调研,将教师知识讲授与传承人技艺传授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衔接,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会贯通。(倪沈键)

  • 访问与交流

    访问与交流   ◎12月10日,著名经济学家左学金、陆懋祖一行访问我校。校领导施卫东、蒋乃华会见了来宾。双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深入探讨了合作领域和模式,达成诸多共识。  在校期间,左学金作了题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政策选择”的学术报告,陆懋祖作了题为“数量经济和机器学习”的学术报告。两位教授还为商学院教师进行了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辅导。(范宏宇) ◎12月14日,盐城师范学院副校长庞波率领后勤管理处、基建处、招投标办公室、后勤保障集团、国有资产管理处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来校访问交流。副校长樊小东接待了来宾。双方围绕校园规划、后勤改革与绩效管理、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展开了深入交流。(吕卫国)◎12月7日,大理大学副校长段利华率队来校访问交流。副校长杨宇民出席座谈会。双方就医学教育改革方面的工作展开了深入交流。(刘 峰)◎12月6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承健一行来校交流。副校长杨宇民接待了来宾。  座谈会上,我校教务处、科技与产业处、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我校医学本科生教育、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情况。(李耀富)◎12月6日,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李曼泓率领骨干教师一行33人来校开展交流活动。副校长侯文华接待了来宾,希望以共建生源基地为契机,不断拓展双方合作空间。(陈 烨)

  • 做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做学生成长的助推器记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陈建新教授   2009年,30岁的陈建新入职南通大学并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南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与同龄人相比,陈建新的人生就像安装了加速器,走得又快又远。而对学生,他则甘愿做一个“助推器”,以丰富的经验,用细致的教导,默默推动学生成长。  授之以渔,且授之以欲讲台上,陈建新举起刚拆开的智能手机,对着各个部件指指点点,“这是主板,这是天线……”一个个细微的构造紧密联合又互不干扰,集141的牛壮十分惊讶:“原来手机内部是这种模样!”  类似的一幕在陈建新的课堂上常常发生,《射频集成电路》理论知识抽象复杂,实际应用更新迅速,传统的教材与上课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陈建新每教完一个阶段的内容,都会找来相应的实物操作,既解释之前的知识,又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生动活泼,承上启下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陈建新看来,“授人以渔”固然重要,但“授之以欲”,激发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走得更远,“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是任何外界因素都代替不了的。”为此,他常常将学生最感兴趣,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案例带到课堂中。  身为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又肩负科研重担,陈建新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但在教学上,他始终保持着温习的习惯。“即使每年讲的内容都一样,我还是会再看一遍概念,再推导一遍公式。”陈建新深知与时俱进对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性,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旧知识要不停翻炒,并融合新的东西,才能温故而知新。”  下意识地关闭手机,习惯性地靠前坐,一个月下来,集141班的学生都熟悉了陈建新的课堂规矩。但严格的要求不会让学生感到拘谨,英文讲解、实物操作、互动交流……,陈建新的这些开放新颖的上课技巧很受学生喜欢,安静的课堂中常常充斥着活泼的气息。  扎实的基本功是创新的前提在万众创新的热潮下,陈建新十分注重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在他看来,扎实的基本功是创新的首要前提。“对学生来讲,只有脚踏实地打牢基础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他解释道,会听报告、能够表达所做工作、擅读文献、能写文章,掌握了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力才能有所展现。  每周五下午,固定的组会时间。办公室内,15名学生围在一起,分享着两周内的科研进展,陈建新靠在椅子里,偶尔提点提点,但大多数时候,他默默地听着学生们交流讨论,发问解答。“每次组会,我都能收获很多。”研17电子谭震回忆道,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他对许多专业知识还不甚了解,而组会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疑平台,“滤波器、天线的性能和参数等专业上的问题,我都会在组会上问个清楚。”除了汇报研究进展外,陈建新还会要求学生们分享近期阅读的论文,“读论文,这是他每次都会在组会上强调的。”同事陆清源说。作为陈建新之前的学生,现在的同事,陆清源对陈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了然于心,“他会带学生们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鼓励我们在会上和别人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  “没有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我们就永远只能做出一个表象,深入不到内在的机理中去。”现在,研究中只要一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陈建新就会习惯性地引导学生去补充基础知识,从根源上寻找原因。  发挥科研的最大效应“对于我们搞科研的人来说,基本上没有周末的概念。”周六早上,主校区12号楼613办公室的大门依旧敞开着,陈建新坐在电脑前,仔细地翻阅着各类文献,从中发掘新的研究点。  陈建新对时间的把握,跟他做过科研的学生都深有体会,“晚上十点多的时候,我还被陈老师抓出来改过论文。”研2学生范靖回忆道。“陈老师喜欢把事情赶在前面做完,把时间留给突发事件。”李蕴力说。一次,同组的蔡璟在发稿送审的前几天才发现图片错误,临近春节,每家每户都为过节做着准备,但陈建新一刻也没耽误,立刻赶到办公室陪蔡璟修改,一项项核对数据,一张张美化图片,直到腊月二十八才做好收尾工作。  “我的研究方向,都是陈老师在把关。”研1学生钱中宇说。对刚踏入研究生生活的他来说,确定一个价值与操作性兼具的方向无异于大海捞针。为了避免学生绕弯路,陈建新严格把控研究方向,每隔两周就会听取一次学生的研究报告,时刻掌握学生的科研动态。他还在手机里下载了许多论文,闲暇时就掏出手机看看,以便了解科研的最新动向,给学生提供最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2014国际学术会议IEEEiWEM最佳论文、2016年江苏省学术型优秀硕士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学生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  “天道酬勤”,无论是早年间的求学经历,还是现在的教育工作,陈建新始终坚信,努力耕耘终会换来桃李四方。(本报学生记者 纪清钊)j